勵志

勵志人生知識庫

胤祀下場

胤禩是清朝宗室,清聖祖康熙帝的第八子,雍正帝的異母弟。他在康熙帝時期因其賢能而受到重視,17歲時被封為貝勒,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。然而,在康熙帝晚年,胤禩因涉及立嗣問題而失去康熙帝的信任,其個人威望和勢力受到重創。儘管如此,胤禩仍不放棄對太子之位的爭奪。

康熙帝駕崩後,胤禩期望自己的同黨胤禵能繼承大統,但最終胤禛繼位,即雍正帝。雍正帝即位後,將胤禩改名為允禩,並先將其封為和碩廉親王,負責工部事務和兼理藩院尚書。然而,雍正四年(1726年),雍正帝以各種藉口剝奪了他的王爵,將其圈禁,並改名為"阿其那",同時改其子弘旺名為"菩薩保"。胤禩於雍正四年九月去世,享年45歲。

乾隆四十三年(1778年),乾隆帝認為胤禩並無悖逆之實,下令恢復其原名胤禩,並恢復其宗室身份,將其錄入玉牒。

關於胤禩的葬地,據記載,他逝世後被安葬在熱河石洞溝。乾隆帝繼位後,允許胤禩遷葬北京,並改村名為八大公村。村民考慮到胤禩獲罪後已被褫奪王爵,允許其以國公禮遷葬。

關於胤禩的死因,有說法稱他並非自然死亡,而是被雍正帝毒殺。據清代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溥傑講述,他在宮中玩耍時曾發現一道密旨,密旨中提到雍正帝賜死胤禩的聖旨。然而,這一說法已無法驗證,因為密旨已經找不到。

綜上所述,胤禩的下場是複雜的,他經歷了從受寵到失寵,再到被剝奪一切的過程。他的死因雖然有爭議,但最終被以國公禮遷葬北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