勵志

勵志人生知識庫

而後作的而什麼意思

在古文中,「而」字具有多種用法,其中包括:

順承:表示兩個動作或事件是連續發生的,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「然後」或「就」。例如:「登高而招,臂非加長也,而見者遠。」(出自《勸學》)意思是登上高處然後招手,手臂沒有加長,但是別人在很遠的地方也能見到。

轉折:用於連線意思相反或相對的成分,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「但是」。例如:「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,冰水為之而寒於水。」(出自《勸學》)翻譯為青色是從藍草中提取出來的,但是比藍草更青,冰是水構成的,但是比水更寒冷。

並列:用於連線結構相同或相似的成分,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「和」或「與」。例如:「蟹六跪而二螯。」(出自《勸學》)翻譯為螃蟹有六條腿和兩隻鉗子。

修飾:用於修飾動詞,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「地」。例如:「面山而居。」(出自《愚公移山》)表示修飾居住的方式。

假設:用於表示假設的情況,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「如果」。例如:「人而不仁,如禮何?」(出自《論語·八佾》)翻譯為做人如果沒有仁德,怎麼對待禮儀呢?。

因果:用於表示原因和結果的關係,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「因此」。例如:「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。」(出自《赤壁之戰》)翻譯為劉表厭惡(妒忌)劉備的才能,因此不能任用劉備。

補充:用於補充說明前述內容的目的或性質狀態。例如:「《關雎》,樂而不淫,哀而不傷。」(出自《論語》)中的「而」作為連詞,連線前後兩部分構成補充關係。

綜上所述,「而後作」中的「而」表示順承關係,意思是內心困惑、思緒阻塞之後,然後才能有所作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