勵志

勵志人生知識庫

在來米是什麼米

秈米

在來米臺灣對秈米的一種俗稱。以下是關於在來米的詳細信息:

起源與命名:

在來米最初在1921年於臺北陽明山上的竹子湖進行試種植,原名爲“臺中65號”。後來,爲了與臺灣本土品種區分,曾計劃改名爲“新臺米”或“新高米”,但最終在1926年被正式命名爲“蓬萊米”。

特性:

在來米(秈米)的特點是米粒細長扁平,粘性較弱,脹性較大。這與粳米(蓬萊米)的特性形成對比,後者米粒粗短闊厚,粘性強,脹性較小。

用途:

在來米主要用於製作水磨粘米粉,這是一種以秈米爲原料,通過加水研磨成米漿,再經過脫水、乾燥、粉碎過篩等工序製成的粉末。

歷史背景:

在日治時期,日本人稱本地米爲“在來米”,意味着這是在地栽種的米。這一名稱反映了臺灣當時對水稻種植和米種分類的歷史背景。

綜上所述,在來米 是臺灣對秈米的一種稱呼,具有獨特的特性和用途。它的命名和歷史背景與臺灣的水稻種植文化緊密相關。